作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之一,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下称“武汉计算中心”)近日正式揭牌。目前,湖北正致力于打造国家算力网络中部枢纽、建成全国算力与大数据创新发展核心区,力争到2025年实现算力与大数据产业突破1500亿元,算力、存力、运力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不只是湖北,近一个月来,河南、杭州、成都等地接连出台政策举措支持算力发展,赋能千行百业。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力,2022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根据测算,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4元的GDP经济增长,算力投资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尽管算力在中国发展方兴未艾,但专家也指出,我国算力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在高性能算力芯片技术的缺失和急剧增长的算力能耗上。对此,工信部计划结合算力行业最新发展情况,出台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算力综合供给。
(资料图)
24万亿的超级赛道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开启,算力已经像水、电一样,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以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工信部负责人在2023中国算力(基础设施)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8年以来,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截至2022年底,在用标准机架超过650万架,算力总规模达180EFLOPS,仅次于美国,存力总规模超过1000EB(1万亿GB)。
当前,我国算力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形成良性互动。算力正加速向政务、工业、交通、医疗等各行各业渗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政府、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智慧医疗、远程教育、金融科技等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激发了数据要素创新活力。
例如,武汉计算中心和与之毗邻的武汉超算中心,以AI(人工智能)+HPC(高性能计算)的多样化算力集群形成合力,为行业用户、科研机构、高校等提供算力服务,带动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
一家从事遥感影像处理与量测技术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尝到了购买算力的甜头。过去,该企业用自有服务器训练一套包含10万个样本的解译模型,不仅前期设备投入高,时间也要至少一周。自从去年向武汉计算中心购买算力,用于公司的产品研发和迭代以来,不仅省下了自建服务器的成本,同样量级的样本模型不到一天时间就能完成训练,大幅缩短了给客户的交付周期。
算力不仅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也催生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图文音三模态千亿参数大模型“紫东太初”为例,该模型由武汉计算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合作孵化而成。发布两年来,“紫东太初”已吸引近70家单位和企业加入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并且已经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文旅等数十个行业中孵化出近60个创新应用,预计带来经济效益300亿元。
近年来,国内像武汉计算中心这样的算力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根据毕马威与联想集团联合发布的《普慧算力开启新计算时代》报告测算,预计到2025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将不低于4.4万亿元,算力关联产业规模可达24万亿元,算力有望崛起为国家数字经济蓝图中继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之后的又一超级赛道。
多地政策加码算力建设
IDC、浪潮信息、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2-2023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下称《计算力报告》)测算发现,当一个国家的计算力指数达到40分以上时,国家计算力指数每提升1点,其对GDP增长的推动力将提高到40分以下的1.3倍;而当计算力指数达到60分以上时,国家的计算力指数每提升1点,其对GDP增长的推动力将提高到40分以下的3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提高算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非常显著,且随着计算力指数的增加,提升效应会越来越明显。算力先发国家优势会随着算力投资的增加而增强,加大算力投资已成为驱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计算力报告》显示,美国和中国位列计算力指数国家排名前两位。2022年中国整体服务器市场规模保持6.9%的正增长,达到27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25%,仅次于美国稳居第二;中国加速服务器市场在2017~2022年间的复合增长率达48.8%,增速全球第一。IDC预测,2027年中国加速服务器市场规模相比2022年还会有2倍以上的增长。
基于此,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抢抓发展机遇,出台算力相关的支持政策,加快大数据中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仅在最近一个月,就有包括杭州、成都、河南、湖北等地出台相关政策,加码推动算力发展。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强化算力普惠供给,每年设立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算力券”,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模型输出源地、数据共享高地。
为加快建设中部算力高地,河南省也出台了支持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若干政策,同样将发放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算力券”,鼓励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使用算力资源,刺激应用需求。
成都加快大模型创新应用的抓手则聚焦在大力发展芯片、服务器整机、液冷设备等高端硬件上,在提高自主研发算力设备比例上发力,力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存储谷”。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各地重视算力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因为算力就是生产力,是支撑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的核心动力,各地将算力作为发展新经济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算力产业本身具备比较高的壁垒,比如算力GPU芯片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技术短板领域,可以说发展算力产业实际上也是提高自主研发的实力。
哪些环节需重点突破
算力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算力需求持续攀升,但算力的提升需要强大的处理器和高效的计算设备,然而中国在芯片技术方面存在严重滞后。
盘和林指出,当前大模型发展迅速,但大模型的基础在算力,而我国高性能、应用于智能算力中心的GPU大部分还依赖进口,在当前全球发展大模型算力的背景下,很多企业拿不到顶尖的GPU来提升算力,未来要发展GPU、ASIC等领域的产业,尤其是GPU要通过产学研用联合,通过芯片产业链中协同研发来突破。
对此,工信部负责人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做好政策接续,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技术创新,培育良好生态。一方面,围绕算力发展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另一方面,围绕算力相关软硬件生态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多方形成合力共建良好发展生态。
此外,算力规模爆炸式增长也带来了算力能耗的急剧增长。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如何实现绿色算力升级?盘和林认为,“东数西算”给出了解决方案,大部分基础算力的数据中心可以布局在西部,通过和可再生能源相匹配的方式来供能,比如内蒙古就有光伏+储能+数据中心的项目;数据中心也需要内部降低能耗,比如液体冷却技术的广泛使用能够让算力中心能耗更低,效率更高。
《计算力报告》认为,异构计算、边缘计算、绿色计算是未来趋势。为了满足数据实时性、安全性以及大规模连接的业务需求,边缘计算将成为云计算的重要补充。绿色计算发展也受到各国普遍关注,液冷技术可以显著减少数据中心的能耗并有效缓解碳排放问题,液冷服务器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
关键词: